
【3・15专题】知识普及 | 老年人如何防范金融风险?
- 2022-03-15
-
2021年3月2日,中国银保监会郭树清主席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介绍推动银行业保险业高质量发展有关情况并答记者问时,重点谈到了“金融风险防范”这一话题。
老年人接收外界信息的渠道较少,自身的逻辑思维能力逐渐衰退,是容易遭受非法金融侵害的群体。为提高老年人防骗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全力保护老年消费群体的金融安全和合法权益,今天我们就一起来了解老年人常见的消费金融风险及合理规避方式。
★以房养老老人深陷“套路贷”★
近年来,媒体上时有关于“以房养老”诈骗案例的报道。非法团伙及个人利用老年人接受信息渠道相对闭塞及思维逻辑能力退化的弱点,以“以房养老”为噱头,假借国家相关“以房养老”政策法规,用各种形式的推介会、社区宣传等方式,通过诈骗手段非法侵占老年人房产。
“把手里的房子抵押借款3个月,就能获得每月10%到15%的高息,到期还能全额返还本金。”这句话是“以房养老”骗局中最为常见的话术。
但实际上,不法分子会通过第三方公证的方式将老人的房产抵押给某些小型贷款公司或者某些职业放贷人,当前者因为高额利息无法偿还贷款,后者就会通过合同或者其他手段获得房产变卖权限,3个月后或不到3个月,房主可能就会失去自己的房子,并身负各种贷款。
怎样防范✦
■ 不要轻信任何高收益回报项目。
■选择正规的投资渠道,要谨慎对待房产等大额投资项目,投资前要跟家人商量或专业人士咨询后再决定,不要急于一时。
■ 在选择有关“第三方公证机构”时,要选择正规的,国家认可的机构。
■ 对任何需要签字的合同、文书等文件要持有谨慎态度,评估风险后再决定是否签署。
★购买天价保健品健康讲座、免费体验套路深★
长久以来,一些不法商家为了牟取暴利,将普通保健品加以“功能化”包装后进行高价售卖,声称服用、使用后可以治疗某些疾病。实际上,这些天价保健品并不具备其所宣传的功效,有些产品不仅没有保健作用,甚至会加重病情。
“阿姨、叔叔,我们公司新研发了XX产品,长期服用能治疗您现在患有的老年病,我们还组织了一场健康宣传讲座,有专车接送,现场可以免费体检,还可以领一桶油。”这是不法商家骗取老年人信任,从而进行下一步推销的常见话术。
怎样防范✦
■ 身体不舒服时一定要去正规医院检查、治疗。保健食品是食品的特殊种类,不能代替药品。
■ 要通过正规渠道购买保健食品,索要正规的销售凭据。
■ 认真检查产品包装上是否注明了生产企业名称和企业生产许可证号,生产许可证号可到企业生产地的省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网站核实。
■ 认准产品包装上的保健食品标志(小蓝帽)及保健食品批准文号。相关产品信息可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网站上查询。
★收藏品理财被夸大的高收益回报★
在此类骗局中,不法分子通常以“回购保本+合同保障”的诱惑吸引喜欢收藏但又不懂得辨别收藏品真伪的中老年人。“高价回购”、“溢价回购”是该类骗局中常见的字眼,打感情牌是此类骗局的惯用手段。
“叔叔、阿姨,我们在参与拍卖公司的拍卖,这套藏品拍卖公司可以保底收购,你投资一元钱可以升值一元钱,而且这套收藏品升值空间大、收藏时间越久越值钱。”不法分子通常会这样告诉老人,不少老人就听信了藏品可升值的谎言。
怎样防范✦
■ 不要轻易向陌生人透露自己和家庭成员的个人信息和经济情况。
■ 投资时不应简单依据公司办公环境、业务规模等来判断公司经营情况,需要谨慎核实公司的资质,确保收藏品的来源与去向正当、合法。
■ 理性收藏辨价值,在购买收藏品时一定要对藏品价格进行正确评估。不要轻信“天上掉馅饼”的投资项目,拒绝业务员关于“返利”等可能使财产有去无回的推销。
养老骗局、电信诈骗、非法集资等非法金融活动,对老年人消费合法权益造成侵害的案例数不胜数。在此,中国人保寿险提示大家:要不断提高金融知识水平和风险防范意识,注意防范“保本高收益”等名义的金融诈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