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案说险 |提高个人信息保护意识 守护财产安全
- 2023-08-10
-
随着大数据时代的来临,个人信息收集和传输变得越来越简单,这为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但是高度信息化的今天,我们的个人信息安全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威胁,不少不法分子利用非法渠道获取个人信息后实施诈骗等违法活动,给不少消费者造成了经济损失。
案例简介:
前些天,王先生接到一个自称某银行工作人员的电话,这位工作人员可以直接说出王先生的姓名、电话和家庭住址,并清晰讲出了王先生近期在银行办理了贷款业务。电话中工作人员声称王先生的贷款存在问题,本期贷款需要还款至指定账户。王先生觉得对方能够准确说出自己的个人信息,便没有怀疑对方的身份,认为对方一定是银行的工作人员。王先生的妻子觉得事有蹊跷,便让王先生去往银行柜面去看看贷款究竟出了什么问题。到了银行后,工作人员告诉王先生他的贷款业务一切正常,王先生之前接到的可能是诈骗电话,王先生才惊觉自己险些上当受骗。
案例点评:
所谓个人信息,是指以电子或者其他方式记录的能够单独或者与其他信息结合识别自然人个人身份的各种信息,包括但不限于自然人的姓名、出生日期、身份证件号码、个人生物识别信息、住址、电话号码等。处理个人信息,应在事先充分告知的前提下取得个人同意,不得误导、欺诈、胁迫。
本案中,不法分子通过非法渠道获得王先生的个人信息,伪装成银行工作人员骗取王先生的信任实施诈骗。而王先生在未仔细辨别对方身份,在放松警惕的情况下险些落入了骗子的圈套。
消费提示:
人保寿险温馨提示各位消费者,在日常生活中,要随时注意保护好自己的个人信息,切勿随意将如身份证号、银行卡号、密码等信息告知他人。个人敏感信息一旦泄露,要及时采取相关措施,例如身份证丢失后要及时到派出所进行挂失补办,银行卡丢失后要第一时间冻结挂失等。
另外,当接到来历不明的电话时,即使对方能够准确说出身份信息和近期办理的业务,也不要轻信对方身份,贸然按照对方的要求进行点击链接、转账、发送验证码等操作。对于有疑问的短信内容及电话,要及时拨打官方客服电话核实情况。